跑步如此,人生如此
文:言 若
跑步可以增强体质,
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快乐,
可以使人生变得更充实…
跑步的好处那么多,
可是,在跑步的过程中,
你有没有明白什么?

01、眼见不一定为实
有一个现象不知大家发现没有:老司机越来越低调,新跑者才喜欢炫耀,甚至还会用造假来满足虚荣心。比如某天你看到某跑友发的跑步轨迹,速度进步之快令人震惊。
这有三种可能:可能是他骑车开的跑步模式;可能是别人拿着他手机跑的;也可能他的总距离是经过了N次起跑和休息,数次暂停的累积。所以,即便有图,也不一定有真相。
另外,经常有人在某运动平台私信问我“跑了这么多?!”或者提醒我:“跑量太大了。”把我说得一愣一愣的。我跑得很规律,跑一休一的人跑量能大到哪儿去呢。何况我每个月跑步距离超过15公里的基本只有一次30公里和两次半马。
直到有一天从朋友的账号看自己的界面才明白:原来他们是从“运动档案”中看到了“本月里程”。然而,这个运动里程中,包括但不仅限于跑步,也有骑车和走路。
类似情况还有:有的运动APP显示的是起跑时间,有的显示的是结束时间;有的是用红色运动轨迹表示速度快,有的则是用绿色或蓝色。许多时候你看到的不是假象,却被惯性的思维误导,要学会冷静思考。

02、不要对别人的事品头论足
首马跑了326,无数人说我天赋异禀。你知道我长跑了三年才报的首马吗?你可曾看到我起早贪黑的备战?你可曾知道我在三十多度的高温天里负重四五斤水去体验比赛路线?你可曾想到我拒绝加班、谢绝聚餐,哪怕风雨交加也不容许训练计划被打乱,只为首马赛场见?
你以为“天赋异禀”是在称赞,却不知完全抹煞了别人的砺炼。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说某跑友三天跑了500公里,没过两天“剧情”反转,说其图片是ps,为了炒作,于是自媒体又炸了锅。
我想说,这世界只有两件事,自己的事,和别人的事。无论消息是真是假,别人是别人成是败,这都是别人的事。有八卦的时间,不如好好训练,或者,闭目养神。
03、放下面子
“md,我就不相信,我比她年纪小,比她身材好,就跑不过她?”
“自己报的马,哭着也要跑完。”
“不行,都说了一个赞5公里了,还有四天,还有70公里”...
如果为了健康而跑,偶尔让身与心较劲是值得点赞的。但是有多少时候我们明明跑不动了,不想跑了,却还是在死撑。令人遗憾的是,我们这么拼并不是为了健康,而是所谓的面子。
作家亦舒说过,面子是一个人最难放下的,又是最没用的东西。当你越是在意它,它就会越发沉重,越发让你寸步难行。反之,当你选择放下面子,前路反而变得畅通了。

04、可以“希望”,不要“指望”
都说冬训出成绩,因为冬天太冷,天黑的早亮的迟,很难坚持。都说夏训出成绩,因为夏天太热,水分流失太多。不过,在你没有亲自验证以前,这些都只是传说。
我们只能说告别冬训或夏训后,希望持续训练加上适宜的温度可以助我们提高成绩一臂之力,但别指望你的坚持就一定会换来PB。“希望”,是美好的愿景,而“指望”,承载着全部的寄托,一旦没能实现便会备受打击。
05、感恩伤痛
有数据统计,跑龄大于两年的人群中,超过70%的人有过伤痛经历。如筋膜炎、髂胫束、跑步膝、肌肉拉伤、扭伤等。受伤并不可怕,如果我们不是抱怨,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。
要知道此刻伤痛的出现很可能帮我们避免了更大危害。只要懂得痛定思痛,伤痛就能让我们成长,让我们变得更强大。

06、不要太计较
有一句话,跑步的人不一定都知道,但是高竞技体育的无人不晓,这句话就是“竞技体育没有绝对的公平”。
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人:甲很认真的训练,跑了四五年,月跑量三四百,全马没破四;乙心血来潮跑一跑,跑了一年多,月跑量刚过百,一不小心奔破三去了。是不是觉得上天很不公平?还有人为的不公平。
某年我参加的某马拉松比赛,可能组委会出于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考虑,让所有外籍选手都在拱门下的精英区出发。且不说有些穿着板鞋配速五六分跑了几公里就下来的,还有几位老外报的是半马,竟也被请到全马精英区。如果不是他们跟着全马选手跑,跑丢了,最终前三名的奖杯被国人囊括,我们压根不知道这无稽之谈。
不过,你可以说组委会崇洋媚外,但这就是该比赛的规则。再比如一些比赛分少年组,青年组和老年组。青年组年龄跨度是18岁到59岁。你说马拉松20岁的可能不一定会跑过59岁的,但仰卧起坐,或者百米竞技,年轻的优势毋庸置疑。我们可以选择不参加,既然才参加,就意味着对规则的认可,觉得好笑,笑笑就好。别太计较,对身体不好。
07、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
你跑步的过程中遇到过轨迹漂移、配速离奇的情况吗?一个跑友按照计划训练了一个多月,某天原计划是法特莱克的半马,跑了不到十公里却忽然不跑了。
问其原因,其说:“别提了,气死我了,我感觉都快要喘死了,一看手表配速558,连续两公里都严重不准,直接崩溃。”也常有跑友说到心率不准的问题,甚至想换手表。
我笑。我跑步六年多,没有任何心率检测设备,全凭感受自己的呼吸掌握节奏。有时候别人问我边聊天边跑,心率是多少,我说“不知道”,是真的不知道。
写了数十篇跑步分享,无一篇、无一段与心率知识有关。配速也好,心率也好,数据都是仅供参考。为了数据不准而恼,你到底是为了自己而跑,还是为了打卡炫耀?你有多努力,难道自己不知道?
08、用事实说话
某次马拉松赛道,大概37公里左右,一位身上挂着个大音响的跑友被我们追上后大声呵斥:“流氓兔,你们跑太快,最起码5分配速!”我们是400的配速员,配速应该是541.不要说5分,就是530都已经是严重赤字了。
首先我可以确定他说的不对,在与同组三位搭档共同确认此时配速为536后,听着他的骂声盖过了音响,正在竭尽全力地加速离去,我叫住了他:“你都这么喘了,跑那么快干嘛。听呼吸估计是不能pb了吧,歌这么好听,给大家分享一下啊。”
他以为我在称赞,慢下来,跟着我的节奏。随便聊了几句,手表报配速,我抬起手腕让他看。他眯着眼睛刚想说看不清,与此同时旁边跑友的跑步APP语音报配速,“最近一公里用时,5分38秒。”即便跑得很累很热,还是能看得出他瞬间脸红了。遇事不争,学会淡定。

09、懂得思考
跑步中,生活中,我们常会把别人的意见作为参考,但参考不过是仅供参考,一定要懂得思考。
某天你正打算跑步,看到与你在同一个城市的跑友在朋友圈发“下雪了,降温了,跑了一圈冻傻了。”你庆幸自己还没出门,赶紧更换装备,然而跑了没多远你就开始后悔。他在朋友圈不是矫情,你也真的是参考他说而穿却汗流浃背。
你忘了,他生长的城市一年到头气温跌破零度的只有两三天,而你生长的城市,零下二十度的气温少说二三十天。他耐旱,你耐寒,这就是答案。
某次报某比赛,提前向跑过的人咨询路线情况。“爬升不高,赛道很好,放心跑”,你得到这样的回复。你开始憧憬这场比赛,可是当你亲临赛道,你被接连不断的坡虐的直想哭,你才惊觉自己蠢成猪。
你又忘了,你生活在广州,他生活在贵州。要知道,绝大多数人说话的时候仅站在自己的角度,而我们要做的,就是学会思考,特别是换位思考。

10、珍惜每一个境遇
认真准备一场比赛,本是无悬念的PB,却在30k+被地上的矿泉水瓶猝不及防地搅了局。此时,是为了不让目标偏颇太大咬牙坚持死撑到底,还是稍事休息,而后换个节奏再继续?
有一句话说,“临事静对猛虎,事了闲看落花”。唉声叹气捶胸顿足是一种结束,吃吃喝喝蹭蹭照片给其他跑友打气鼓励也是有一种结束,哪怕需要上收容车,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。
既然PB无望,何不在失意时调整心态去感受你从未体会过的另一种赛道氛围呢。马拉松是这样,人生也是这样,无论怎样都会到终点,至于是不是圆满,要看从哪个角度着眼,我们需要做的,就是珍惜当下,不抱怨。
跑步不仅增强体质,更能提高心智。“跑步如此,人生如此”的十个体悟,是我在跑步六年中的真实感触,如果你会有一半以上的共鸣,相信你也像我一样,已经将跑步融入了生活。只有不再为跑而跑,才能在跑步体会到真正的美好。